![]() |
![]() |
·淮豆13 | |
---|---|
亲本来源:Forrest(♀) 淮豆4号(♂) 选育单位: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类型:黄淮海夏大豆常规种 左边有品种系谱树,单击+号可以逐步展开;如果未显示+号,可能由于网络拥挤,请刷新或关闭本页重新打开... |
·2019年国家审定,编号:国审豆20190019(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24号) | |
---|---|
申 请 者: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 种 者: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Forrest/淮豆4号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夏播生育期平均102天,比对照中黄13晚熟7天。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7.6厘米,主茎13.8节,有效分枝3.4个,单株有效荚数55.3个,单株粒数100.4粒,单株粒重17.9克,百粒重18.7克。卵圆叶,白花,棕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黑色。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高感胞囊线虫病1号、2号生理小种。籽粒粗蛋白含量43.83%,粗脂肪含量20.08%。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大豆南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97.0千克,比对照增产6.90%。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7.7千克,比对照中黄13增产10.09%。 栽培技术要点:1. 6月上中旬播种,行距40厘米,株距13厘米;2. 亩种植密度12500株;3. 亩施尿素10千克、磷肥20~25千克或氮磷钾复合肥15~20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南部、河南南部(驻马店除外)、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胞囊线虫病发病区慎用。 |
·2019年江苏审定,编号:苏审豆20190003 | |
---|---|
育种者: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Forrest/淮豆4号 特征特性:淮南早熟夏大豆品种。幼茎基部绿色,植株直立,有限结荚习性,根系发达,抗倒性强。叶片卵圆形,白花,棕毛。成熟时荚草黄色,微弯镰形;落叶性好,不裂荚。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黑色,外观商品性较好。省区试平均结果:生育期102天,较对照通豆7号早10天。株高59.8厘米,结荚高度12.1厘米,主茎13.6节,有效分枝4.7个,单株结荚62.2个,每荚1.9粒,百粒重20.0克。品种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两年测定:粗蛋白质含量43.69%,粗脂肪含量19.29%。病害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两年接种鉴定: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病情指数50),感SC7株系(病情指数63)。 产量表现:2017~2018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204.8公斤,较对照通豆7号增产17.15%。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194.44公斤,较对照通豆7号增产11.27%。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6月中下旬播种。2、适宜密度。每亩留苗1.2万株左右,中低产田或迟播应适当增加密度。3、肥水管理。一般基肥亩施纯氮2公斤、五氧化二磷3公斤、氧化钾2公斤。花期视苗情亩追施纯氮2.5公斤,鼓粒后期可施磷酸二氢钾。花荚期保持土壤湿润。4、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播种前使用土壤杀虫剂防治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播后苗前及封行前两次防治杂草。中后期注意防治点蜂缘蝽、造桥虫、豆荚螟、斜纹夜蛾等害虫。 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江苏省淮河以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 |
·2016年江苏审定,编号:苏审豆201605 | |
---|---|
育种者: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Forrest/淮豆4号 特征特性:幼茎基部绿色,株型收敛,根系发达,抗倒性强,有限结荚习性。叶片卵圆形,白花,棕毛。成熟时荚草黄色,微弯镰形;落叶性好,不裂荚。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黑色,外观商品性较好。省区试平均结果:生育期109天,比对照晚2天,株高67.5厘米,结荚高度13.4厘米,主茎13.2节,有效分枝3.4个,单株结荚48.3个,每荚1.9粒,百粒重19.2克。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粗蛋白质含量42.9%,粗脂肪含量19.7%。病害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感SC7株系。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试,两年平均亩产208.3公斤,较对照徐豆13增产8.6%。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221.74 公斤,较对照徐豆13增产7.45%。 栽培技术要点:1、轮作。选择前两茬未种过豆类作物的田块种植。 2、适期播种。6月中下旬播种。播前晒种1-2天。亩用种6-7公斤,迟播增加播种量。 3、种植密度。条播行距40厘米,株距13.3厘米,每亩留苗1.1万-1.5万株。 4、肥水管理。一般基肥亩施纯氮2公斤、五氧化二磷3公斤、氧化钾2公斤。花期视苗情亩追施纯氮2.5公斤,鼓粒后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花荚期保持土壤湿润。 5、病虫草害防治。播种前使用土壤杀虫剂防治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播后苗前及封行前两次防治杂草。中后期注意防治斜纹夜蛾、造桥虫及豆荚螟等。 审定意见: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 |
·该品种1983年以来累计推广超过10万亩,其中: | |
---|---|
单年推广面积,略... |
·以上信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提供(未经允许,不得复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