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变30
亲本来源:58-161(♀)  徐豆1号(♂)
选育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品种类型:常规种
左边有品种系谱树,单击+号可以逐步展开;如果未显示+号,可能由于网络拥挤,请刷新或关闭本页重新打开...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用58-161为母本,徐豆一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又用x射线照射F1种子,使某些性状产生突变,最后用改良系谱一混合选择法于1976年选育而成(仝本英和李恒杰, 1989)。

将本文分享到
·国家鉴定

品种来源:中国科学院遗传所1968年用58-161(江苏滨海大白花系选)作母本,徐豆1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F3代用X射线处理,诱变后代通过改良系谱--混合选择选育而成。原品系号科系75-30。1983年经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軍定推广,命名为诱变30。1984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

特征特性:无限结荚习性,株高100cm左右,分枝多,平均5.4个。下部植株叶片呈卵圆形,上部叶片变窄,深绿色。紫花,灰毛。3-4粒荚多,荚浅黄色。籽粒圆形,种皮黄色,脐淡褐色,百粒重21-24g。黄准海夏大豆,中熟品种,生育期100天左右。也可作春大豆,春播生育期140天左右。抗倒伏,高抗花叶病毒病及主要的细菌性和真菌性病害。在大田条件下不感染芽枯病和矮化病等毁灭性病害。适应性广,北自京津地区,南至长江流域,东自山东,西至新疆南部都能适应。抗逆性强,1987年皖北遭受罕见的干热风危害,该品种亩产130kg,而其它品种亩产仅几十kg,有的甚至棵粒无收。1982年安徽和河南省南部受严重涝灾,诱变30亩产仍达90kg左右。比当地品种每亩增收30kg左右。蛋白质含量43.2%,脂肪含量20.9%。

产量表现:1980-1982年北京市两年三熟制品种区试中居第5位,比通县元豆(CK)增产31.1%,比克拉克63增产36.5%,一般亩产150-200kg,推广面积累计逾千万亩。

适种地区:在京津地区及河北省中北部主要作为两年三熟制的夏大豆(也可作为春大豆),在黄淮地区作为一年两熟制的夏播大豆。

栽培要点:在两年三熟制地区中等以上肥力土地每亩保苗0.7万-0.8万株。中等以下肥力每亩保苗0.8万-1.0万株。鼓粒期如遇干旱应该浇1-2次水。黄淮海夏大豆区每亩保苗1.5万株。夏播生育期短,苗期需用肥水促,保证有一定的分枝,后期控制生长,防止倒伏。

·参考文献
1. 仝本英, 李恒杰
  大豆诱变30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科学, 1989, (11): 3-4
·该品种1983年以来累计推广超过114万亩,其中:
单年推广面积,略...
·以上信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提供(未经允许,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