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196(郑97196)
亲本来源:郑100(♀)  郑93048(♂)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品种类型:黄淮海夏大豆中熟常规种
左边有品种系谱树,单击+号可以逐步展开;如果未显示+号,可能由于网络拥挤,请刷新或关闭本页重新打开...
将本文分享到
·2008年国家审定,编号:国审豆2008008

申请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郑100×郑93048

特征特性:该品种平均生育期105天,株高74.7厘米,卵圆叶,紫花,灰毛,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主茎15.3节,有效分枝2.8个。单株有效荚数47.3个,单株粒数87.5粒,单株粒重15.0克,百粒重17.4克,籽粒圆形、黄色、微光、浅褐色脐。接种鉴定,抗花叶病毒病SC3株系,中感SC7株系;中感大豆孢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粗蛋白质含量40.69%,粗脂肪含量19.47%。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黄淮海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亩产170.8千克,比对照徐豆9号增产11.8%;2007年续试,亩产166.1千克,比对照增产6.2%。两年区域试验亩产168.4千克,比对照增产9.0%。2007年生产试验,亩产160.3千克,比对照增产6.6%。

栽培技术要点:6月上中旬播种,每亩种植密度1.2万~1.5万株;一般每亩施磷酸铵20千克、尿素3~4千克、氯化钾6~7千克作底肥;鼓粒期遇旱浇水可提高产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西南部、河南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

·2005年河南审定,编号:豫审豆2005003

品种名称:郑196(郑97196)

品种来源:郑100×郑93048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科院棉油所

特征特性:属中熟品种,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12天,与对照豫豆22相当;幼茎紫色,叶深绿,下部叶片偏大,上部渐小,株高85.7cm,分枝数3.0个,紫花,深褐荚,结荚集中,单株有效荚数56.9个,主茎节数16.3节,以主茎结荚为主,单株粒数107.4粒,百粒重21.2g,籽粒中等,园粒,种皮黄色,脐色浅,紫斑率低,成熟落叶性好,不裂荚。2004年品质测定:蛋白质含量35.7%,脂肪含量19.8%。2004年抗性鉴定:抗花叶病毒病、紫斑病和褐斑病。

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5.27kg,比豫豆16增产11.41%,居11个参试品种第5位;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153.74kg,比豫豆16增产7.69%,居13个参试品种第1位。2004年参加河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0.6kg,比豫豆22号增产12.0%,居5个参试品种第1位。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在6月上中旬,每亩播量5kg。2、每亩留苗1.2-1.5万株为宜。3、氮磷钾配合施肥,一般亩底施磷酸铵20kg,尿素3-4kg,氯化钾6-7kg;未施底肥可在7月中旬开花前追肥,一般追磷酸铵7-10kg,尿素1.5-2kg,氯化钾3-4kg。4、加强田间管理,消灭草荒,及时防治病虫害;结荚、鼓粒期遇旱浇水。

适应区域:河南省夏大豆种植区种植。

·该品种1983年以来累计推广超过121万亩,其中:
单年推广面积,略...
·以上信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提供(未经允许,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