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冀豆12号 | |
---|---|
亲本来源:油83-14(♀) 晋大7826(♂) 选育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品种类型:黄淮海夏大豆早熟常规种 左边有品种系谱树,单击+号可以逐步展开;如果未显示+号,可能由于网络拥挤,请刷新或关闭本页重新打开... |
·2001年国家审定,编号:国审豆2001001 | |
---|---|
品种来源: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亲本组合为油83-14/晋大7826。 特征特性:株高70~80厘米,底荚高18厘米,短分枝3个,紫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脐黄色,百粒重22~24克。中早熟高蛋白夏大豆品种,夏播生育期100天,有限结荚习性,植株塔型,抗倒伏、抗旱;高抗病毒病;籽粒含蛋白质46.48%,脂肪17.07%。 产量表现:1999-2000年参加国家黄淮夏大豆北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5.4千克,比对照早熟18增产7.47%;200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0.5千克,比对照增产4.68%。 栽培技术要点:(1)夏播6月中下旬、春播5月上中旬播种。(2)亩播量机播5~6千克、人工点播4千克,亩留苗1.5万~2万株。(3)苗期注意蹲苗防倒,开花期结合浇水亩追施纯氮5~7千克,结荚期、鼓粒期注意抗旱、排涝。(4)注意防治病虫害。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
·1996年河北审定,编号:冀1996-3 | |
---|---|
1996年河北审定,编号:冀1996-3 |
·国家鉴定 | |
---|---|
品种来源: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1986年以油83-14(中豆14)为母本,晋大7826〔H65(天鹅蛋)×直立白毛〕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1995年育成。原品系号HB-2。1996年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命名为冀豆12。200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通过国家西北地区扩审,并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品种权号CNA20000048.9。 特征特性: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0~80cm,主茎节数18~19个,有效分枝3~4个,叶片圆形,紫花,灰毛。平均每荚2.1粒,荚灰褐色,底荚高15cm。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黄脐,百粒重22~27g,籽粒较大。黄淮海夏大豆,早熟品种。夏播生育日数95~98d。冀中南部地区一般6月中下旬播种,8月初开花,9月下旬成熟。喜肥水,秆强抗倒伏,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旱耐瘠,适应性广。蛋白质含量46.48%,脂肪含量17.07%。 产量表现:分布在黄淮海北部夏大豆区以及西北春播区,在云南冬播区也有部分种植。1999-2000年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北片)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31.3kg/hm2,比早熟18(CK)增产7.5%。2000年黄淮海夏大豆生产实验,平均产量2558.0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4.7%。2000-2001年国家西北春播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85.3kg/hm2,比晋豆19(CK)增产19.1%,增产极显著。2001年生产实验,平均产量2664.0kg/hm2,比对照增产6.6%。1997-2004年省内外推广面积120万hm2。是河北省主栽大豆品种,国家黄淮海(北片)夏大豆区试对照品种。推广范围已由黄淮海北部地区扩大到黄淮海中南部地区以及西北地区。 栽培要点:该籽粒较大,要足墒播种。夏播6月15~6月25日,春播5月上、中旬为宜。肥力好的土地适宜密度24.0万株/hm2,瘠薄地适宜密度30.0万株/hm2。 |
·该品种1983年以来累计推广超过1239万亩,其中: | |
---|---|
单年推广面积,略... |
·以上信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提供(未经允许,不得复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