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荚四粒黄
亲本来源:(♀)  (♂)
品种类型:北方春大豆常规种
左边有品种系谱树,单击+号可以逐步展开;如果未显示+号,可能由于网络拥挤,请刷新或关闭本页重新打开...
将本文分享到
·国家鉴定

品种来源:为吉林省中南部半山区的地方品种,栽培已有50-60年之久。因荚熟时呈黑色,荚皮坚硬,4粒荚多而得名。原东北农科所1951年从东辽县搜集,品种登记号为公第829。经历年试验,表现良好,确定为地方良种之。分布在吉林省中南部半山区的东辽、东丰、海龙、辉南、磐石、伊通、双阳、永吉及辽宁省北部的西丰、清原等县。中部平原地区的九台、怀德、梨树等县亦有种植。1951年以前在东丰、东辽等县栽培较为普遍,以后由于推广了嘟噜豆、猪腰豆等品种,生产面积逐渐缩减。但因抗食心虫性强,虫食粒极少,目前各地仍保持一定面积。

特征特性:本品种茎杆坚硬,植株高大,一般90-100厘米。主茎发达,分枝少,一般1-2个。株型收敛。叶披针形,较大、绿色。白花。花穗轴短,每穗花数8-12个。茸毛较少,灰毛。无限结荚习性。主茎节数19-20个。结荚分布均匀,每节着生2-3个荚。三、四粒荚多,平均每荚2.5粒以上。荚皮硬。荚熟时呈黑色。底荚高10-15厘米。粒近圆形。种皮暗黄色带微绿。有光泽、脐褐色稍深。中大粒种,百粒重16-18克。为北方春大豆中熟种。生育日数140天左右。1953年在东丰5月5日播种,5月28日出苗,7月15日开花,9月21日成熟。1960年在吉林市九站5月7日播种,5月29日出苗,7月13日开花,9月25日成熟。对光照反应敏感,短日性较强。前东北农科所1956-1957年试验结果,出苗后分别置于每日14小时短光照和18小时长光照下,较自然光照(16小时左右)提早或延迟开花,成熟均为显著。短光照促使提前10天开花,早熟19天,长光照则延迟8天开花、晚熟20天。喜肥耐湿。耐瘠性强,薄地生长良好。肥地不倒即有倒伏,恢复力亦强。具有抗食心虫的特点,1959-1960年在柳河、通化、永吉、磐石等地试验结果,虫食粒率均在1-2%,1961-1962年食心虫害严重情况下,其虫食粒仍然很少。抗病力较弱,容易感染斑点病,在公主岭1956年和1957年罹病率平均达30%以上。

产量表现:产量较高而稳定。1959-1962年在柳河、浑江试验结果比当地嘟噜豆増产20%以上。完全粒率高,一般为90-95%。品质好,商品等级高,常年为一、二等豆,仅种皮色泽稍差。脂肪含量20%,蛋白质含量40.9%。栽培特点:适应性强,不择土地,不论平地、山地、低洼肥地或较薄岗地均能种植。单作或混间作均可。茎秆强硬,分枝较少,可以适当密植,肥沃土地每亩保苗1.5万株,薄地或山地可在2万株以上。播种量每亩8-9斤,以5月上旬播种为适期。

·以上信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提供(未经允许,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