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黄宝珠 | |
---|---|
亲本来源:四粒黄(♀) (♂) 品种类型:北方春大豆常规种 左边有品种系谱树,单击+号可以逐步展开;如果未显示+号,可能由于网络拥挤,请刷新或关闭本页重新打开... |
·国家鉴定 | |
---|---|
品种来源:前公主岭农试场1916年以吉林省公主岭盖家屯地方品种四粒黄为基本种,进行系统选种,1923年育成并确定推广,系统号为公4号。编号为公529。定名为黄宝珠。主要在吉林省中部平原推广。解放前为东北中部地区的主要推广品种,南至辽宁省的昌图县,北至吉林省扶余县的陶赖昭,东至吉林省的延边和通化地区铁路沿线各地均有种植,曾盛极一时,称之为改良大豆。在吉林省中部平原地区的怀德、伊通、梨树、双阳、九台、德惠、榆树、扶余、长春、四平等县(市)占大豆播种面积的50-70%,在吉林省东部延边地区的延吉、和龙、珲春、汪清,辽宁省的昌图等地亦占相当比重,两省栽培面积曾达600-700万亩。后因食心虫害严重等缺点,1952-1956年被推广良种小金黄1号所代替。目前各地仅有零星存在,因与地方品种四粒黄、大粒黄等相混,而分辨不清。 特征特性:株高中等,一般70-80厘米。主茎较粗,分枝细长,上部呈波状卷曲,株型半开张。叶卵圆形,中等大小,绿色。灰毛。无限结荚习性。花轴短,花大,开花较多,结荚较稀,分布均匀。主茎节数18-19个。每节着生1-3个荚。三、四粒荚较多,平均每荚2.4粒以上。荚大而饱满皮薄,荚熟时呈暗褐色。底荚高在10厘米以内。粒圆形,种皮浓黄色、有微光,脐淡褐色。大粒种,百粒重20-25克。为北方春大豆中熟种。在吉林省各地生育日数为140天左右,在辽宁省昌图县为135-140天。一般5月上旬播种,7月上中旬开花,9月下旬成熟。对光照反应较敏感。短日性较弱。前东北农科所于1956-1957年试验,出苗后,在每日14小时短光照下,较自然光照(16小时左右)提前10天开花,提早15天成熟;在每日18小时长光照下,较自然光照仅延迟3天开花,晚熟13天;在每日20小时长光照下,则显著延迟开花,不能正常成熟。耐肥性强,主茎较强,分枝松软,倒伏零乱。喜湿、抗旱性差,遇干旱条件子粒皱秕,百粒重显著降低。食心虫大发生年份,其虫食率达30-40%。霜霉病较重,较易出褐斑。 产量表现:平川土地一般面产200斤以上。吉林省农科院1956年繁殖区亩产为266斤,1957年大豆生育后期低温多湿,病害严重,亩产仅170斤,产量不稳定。粒大饱满,但虫食粒多,臭豆子、病斑粒亦多,完全粒率低,影响商品价值。脂肪含量21.1%,蛋白质含量42%。适合作豆腐和豆酱。 栽培要点:适于平川肥沃土地种植,不适于薄地及山坡地栽培,在干旱条件下生长极为不良。由于结荚部位低、分枝软弱,倒伏零乱,不利于机械化栽培。适于单作,不宜混间作。播种期5月上中旬。每亩保苗1.3-1.5万株。 |
·以上信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提供(未经允许,不得复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