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黑农5号 | |
---|---|
亲本来源:(♀) (♂) 品种类型:常规种 左边有品种系谱树,单击+号可以逐步展开;如果未显示+号,可能由于网络拥挤,请刷新或关闭本页重新打开... |
·国家鉴定 | |
---|---|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所于1960年采用钴60r射线照射东农4号的干种子,从其后代中选拔育成。品系号为哈钴1114,1964-1966年参加区域试验并进行生产试验和示范,1966年冬在松花江和杜丹江地区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会议上又确定在这两个地区推广。适于黑龙江省松花江地区的巴彦、呼兰、双城、木兰、通河、阿城、宾县、绥化地区的绥化、望奎、庆安等县及牡丹江地区的平原肥沃的地区种植,种植面积曾达50万亩。 特征特性:植株较高,一般80-90厘米。主茎发达,分枝少。叶圆形,中等大小,绿色。白花。灰毛。无限结荚习性。植株顶端结荚4-5个。主茎节数18个,节间短。底荚高15厘米左右。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脐淡褐色。大粒种,百粒重18-23克。为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种。生育日数118天。1970年在哈尔滨4月27日播种,5月16日出苗,6月26日开花,9月9日成熟。耐肥力强,抗旱性较差,较耐涝。叶部细菌性病害轻。 产量表现:丰产性好,一般亩产300斤左右,比东农4号、荆山朴等平均增产14.4%。1967年在巴彦县富源公社富源9队大面积生产示范亩产403斤,比东农4号增产20%。子粒整齐,品质优良。脂肪含量22.3%,蛋白质含量41.0%。栽培特点:适于平川肥沃地,每亩保苗1.7-2万株为宜。播种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 |
·以上信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提供(未经允许,不得复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