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仙游2号 | |
---|---|
亲本来源:(♀) (♂) 品种类型:常规种 左边有品种系谱树,单击+号可以逐步展开;如果未显示+号,可能由于网络拥挤,请刷新或关闭本页重新打开... |
·国家鉴定 | |
---|---|
品种来源:福建省仙游县的地方良种,已有40多年的栽培历史。晋江地区农科所1974年从泉州征集,品种编号为闽春豆151号。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的仙游县甘蔗区,泉州市郊及惠安县部分地区也有种植。常年种植面积约2万亩。因适合与甘蔗间作,在甘蔗产区有发展前途。 特征特性:植株较矮,一般40-50厘米。茎秆较细,分枝5-7个,株型收敛。叶椭圆形,中等大小,淡绿色。紫花。棕毛。亚有限结荚习性。主茎节数10-12个。2粒荚多,平均每荚2.1粒。荚熟时呈浅褐色。中粒种,百粒重12.4-14.5克。为秋大豆区春大豆中熟种。生育日数100-105天。3月上旬至下旬播种,5月上、中旬开花,6月中、下旬成熟。耐肥性强,抗旱性中等,耐涝性、抗根腐病、耐阴性均较强。种子萌发阶段抗逆性较强,出苗较好。因早熟可避过豆荚螟为害。紫斑病轻,裂荚重。 产量表现:单作常年亩产200斤左右,比当地小粒种增产20%左右。仙游县良种亩产150斤。品质好,子粒饱满,完全粒率达94.8%。脂肪含量19.6%,蛋白质含量41.2%。 栽培要点:适宜早播,可避二十八星瓢虫为害。适合与甘蔗间作,因早熟,在甘蔗旺长时已经成熟,不受荫蔽影响。播种后每亩用100多斤草灰做盖种肥,然后盖土。 |
·以上信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提供(未经允许,不得复制) |
---|